2012年新版個資法修訂,再加上台權會告衛福部洩露健保個資,讓國內相關公衛研究停擺三年,凸顯個人隱私與學術研究間的矛盾。
走進位在苗栗,堪稱醫藥研究界工研院的國衛院裡,國內公衛研究權威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所研究員溫啟邦,雖然將退休,臉上卻毫無輕鬆神情。
一見《遠見》記者來訪,他忿忿不平訴苦:「自從2012年新個資法上路,這三年,任何想認真做大數據(Big Data)研究的學者,什麼都沒辦法做,論文都泡湯了啦!」
溫啟邦是享譽國際的健康大數據專家,2011年就曾透過美兆健檢資料庫,發表研究指出,運動量愈多,死亡風險會愈低,打破以往適量就好的觀念,登上權威醫學期刊《Lancet》。
這幾年,他退休前最重要的研究,就是針對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的現象,提出改善研究計畫,若成功,可以幫健保一年省下200億台幣。
但近來他的研究竟可能一夕歸零。原來是申請研究健保資料,一直卡關在衛福部!更糟的是,許多國內學者也面臨如溫啟邦一樣的問題,讓台灣原先有望領先亞洲的健康大數據研究,原地空轉三年了。
防小人的標準對待正派學者
跟著溫啟邦做研究八年、國衛院研究助理蔡旻光無奈指出,以前依照規定,只要研究目的通過審核,就能申請資料。
誰知道,三年前因為新版個資法,及台權會告衛福部的健保個資侵犯官司,負責建置資料庫的衛福部態度一夕大變,現在,要進去擁有完整健保資料、死因檔的健康加值中心做研究,不要說手機,連紙與筆都不能帶。對於隨時要查資料的統計分析學者來說,非常痛苦。
至於進去後,也只能使用中心內的電腦做統計分析,分析的結果,還要審查一星期才能發回,部分內容還會被莫名刪除,「用防小人的標準對待正派學者,」溫啟邦生氣地說。
溫啟邦進一步分析,他的研究,是以美兆健檢擁有血液樣本的完整資料庫為主,因為要追蹤民眾多年後死因,得進衛福部的加值中心索取死亡檔案來串檔,已經為此請民眾簽兩次同意書,還是處處被刁難,例如只能內部串檔後,串出來的結果常經中心審查刪除,內容不完整因此無法做研究。
但是,依照國際通用標準,只要有民眾同意,就可申請資料做串檔。不知這些依據從何而來?
台權會官司引恐慌 研究卡關
台灣實施全民健保20年,有龐大資料庫,是台灣可望勝出國際的大數據研究領域。但如今卻處處卡關,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國內開放資料聯盟副會長,與大數據聯盟法律顧問朱瑞陽指出,台灣雖修訂過個資法,由於把病歷列為敏感個資的新法條尚未實施,和全球比是相對寬鬆,前述溫啟邦等學者困境,遇到的是行政機關內部防弊問題。
至於為何法律規定寬,行政機關規定卻嚴?源頭得從2012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狀告健保個資外洩的官司說起。
2009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當時祕書長蔡季勳、邱伊翎等人,因發現媒體報導,行政院科技會報會議上,擬將把健保資料庫,升級做醫療雲,還有可能和外界企業合作商業運用。於是在2012年控告衛福部健保署。
司法耗三年 醫療大數據停擺
台權會委託的衍義法律事務所律師蘇錦霞指出,台權會儘管認同大數據研究是重要風潮,但擔心民眾病歷個資外洩,造成不當後果,提告的目的是希望催生出一套配套方法。
另外,即便資料供做學術研究,也需要去識別化,就是消除姓名等看得出是某病患的關鍵資訊,才能放行。
但是,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才是最完善的去識別化標準?衛福部和台權會卻沒有共識。
雖然衛福部宣稱所有民眾的健保病歷資料,已去掉姓名,且把身分證號碼變亂碼,才送進健康加值中心,台權會卻認為,光去除姓名和身分證,還是有風險。
蘇錦霞舉例,美國數位影音平台Netflix曾鬧出洩露某名網友是未出櫃同志的風波。當時網友是匿名,但Netflix因為舉辦比賽,不小心公開太多她的個資,前後文串起來,就看出是誰。
不過台權會的訴狀在2014年5月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審駁回。判決理由是健保署的資料建置,是執行公務必要,資料也已加密、去識別化。
但台權會不服,又再度上訴最高行政法院。2014年11月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應由原審法院重新調查。理由是原判決引用法條有誤,因為所採用的新個資法第六條目前尚未實施。
於是司法耗了三年,一切又回到原點。而在這三年以及以後可以預期的遙遙無期法律訴訟期間,台灣的醫療大數據研究,就只好繼續停擺下去。
其實台權會的要求,也有不少學者或其他律師認為過當。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的副研究員陳麗光,以她個人的研究經驗指出,她通常得從非常大的樣本中,縮小找出一群有意義的群體,再分為實驗與對照兩組,深度追蹤。只要縮小分類到一個程度,不可避免就會有去識別化不夠的疑慮。
也是律師的朱瑞陽指出,全球到現在,都沒有去識別化標準的共識,像美國,更傾向認為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去識別化標準。
談開放資料前 先開放腦袋
他進一步指出,此案去年發回重審,從判決書來看,是偏向去識別化標準應從寬。
身為國內開放資料風潮的推動人,他近年經常在宣導活動上發現,許多的公務機關與醫療機構,都因為外界討論官司杞人憂天,行政規定過度防弊,「台灣談開放資料,首先要開放的,可能是一些政府公務員的腦袋!」他感嘆。
例如,去年高雄氣爆期間,有民眾急著打電話到市府,確認家人是否在受害者名單中,結果高雄市府員工,卻以擔心沒有事先取得此人同意,侵犯個資隱私拒絕。可是,明明人就失蹤了,是要去哪裡簽同意書?
2012年新版個資法修訂,再加上台權會告衛福部洩露健保個資,讓國內相關公衛研究停擺三年,凸顯個人隱私與學術研究間的矛盾。
走進位在苗栗,堪稱醫藥研究界工研院的國衛院裡,國內公衛研究權威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所研究員溫啟邦,雖然將退休,臉上卻毫無輕鬆神情。
一見《遠見》記者來訪,他忿忿不平訴苦:「自從2012年新個資法上路,這三年,任何想認真做大數據(Big Data)研究的學者,什麼都沒辦法做,論文都泡湯了啦!」
溫啟邦是享譽國際的健康大數據專家,2011年就曾透過美兆健檢資料庫,發表研究指出,運動量愈多,死亡風險會愈低,打破以往適量就好的觀念,登上權威醫學期刊《Lancet》。
這幾年,他退休前最重要的研究,就是針對台灣臺北翻譯社洗腎率全球第一的現象,提出改善研究計畫,若成功,可以幫健保一年省下200億台幣。
但近來他的研究竟可能一夕歸零。原來是申請臺北翻譯社研究健保資料,一直卡關在衛福部!更糟的是,許多國內學者也面臨如溫啟邦一樣的問題,讓台灣原先有望領先亞洲的健康大數據研究,原地空轉三年了。 臺北翻譯社
防小人的標準對待正派學者
跟著溫啟邦做研究八年、國衛院研究助理蔡旻光無奈指出,以前依照規定,只要研究目的通過審核,就能申請資料。 臺北翻譯社
誰知道,三年前因為新版個資法,及台權會告衛福部的健保個資侵犯官司,負責建置資料庫的衛福部態度一夕大變,現在,要進去擁有完整健保資料、死因檔的健康加值中心做研究,不要說手機,連紙與筆都不能帶。對於隨時要查資料的統計分析學者來說,非常痛苦。
至於進去後,也只能使用中心內的電腦做統計臺北翻譯社分析,分析的結果,還要審查一星期才能發回,部分內容還會被莫名刪除,「用防小人的標準對待正派學者,」溫啟邦生氣地說。
溫啟邦進一步分析,他的研究,是以美兆健檢擁有血液樣本的完整資料庫為主,因為要追蹤民眾多年後死因,得進衛福部的加值中心索取臺北翻譯社死亡檔案來串檔,已經為此請民眾簽兩次同意書,還是處處被刁難,例如只能內部串檔後,串出來的結果常經中心審查刪除,內容不完整因此無法做研究。
但是,依照國際通用標準,只要有民眾同意,就臺北翻譯社可申請資料做串檔。不知這些依據從何而來?
台權會官司引恐慌 研究卡關
台灣實施全民健保20年,有龐大資料庫,是臺北翻譯社台灣可望勝出國際的大數據研究領域。但如今卻處處卡關,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國內開放資料聯盟副會長,與大數據聯盟法臺北翻譯社律顧問朱瑞陽指出,台灣雖修訂過個資法,由於把病歷列為敏感個資的新法條尚未實施,和全球比是相對寬鬆,前述溫啟邦等學者困境,遇到的是行政機關內部防弊問題。
至於為何法律規定寬,行政機關規定卻嚴臺北翻譯社?源頭得從2012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狀告健保個資外洩的官司說起。
2009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當時祕書長蔡季勳、邱伊翎等人,因發現媒體報導,行政院科技會報會議上,擬將把健保資料庫,升級做醫療雲,還有可能和外界企業合作商業運用。於是在2012年控告衛福部健保署。 臺北翻譯社
司法耗三年 醫療大數據停擺
台權會委託的衍義法律事務所律師蘇錦霞指出,台權會儘管認同大數據研究是重要風潮,但擔心民眾病歷個資外洩,造成不當後果,提臺北翻譯社告的目的是希望催生出一套配套方法。
另外,即便資料供做學術研究,也需要去識別化,就是消除姓名等看得出是某病患的關鍵資訊,才能放行。 臺北翻譯社
但是,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才是最完善的去識別化標準?衛福部和台權會卻沒有共識。
雖然衛福部宣稱所有民眾的健保病歷資料臺北翻譯社,已去掉姓名,且把身分證號碼變亂碼,才送進健康加值中心,台權會卻認為,光去除姓名和身分證,還是有風險。
蘇錦霞舉例,美國數位影音平台Netflix曾鬧臺北翻譯社出洩露某名網友是未出櫃同志的風波。當時網友是匿名,但Netflix因為舉辦比賽,不小心公開太多她的個資,前後文串起來,就看出是誰。
不過台權會的訴狀在2014年5月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審駁回。判決理由是健保署的資料建置,是執行公務必要,資料也已加密、臺北翻譯社去識別化。
但台權會不服,又再度上訴最高行政法院。2014年11月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應由原審法院重新調查。理由是原判決引用法條有誤,因為所採用的新個資法第六條目前尚未實施。
於是司法耗了三年,一切又回到原臺北翻譯社點。而在這三年以及以後可以預期的遙遙無期法律訴訟期間,台灣的醫療大數據研究,就只好繼續停擺下去。
其實台權會的要求,也有不少學臺北翻譯社者或其他律師認為過當。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的副研究臺北翻譯社員陳麗光,以她個人的研究經驗指出,她通常得從非常大的樣本中,縮小找出一群有意義的群體,再分為實驗與對照兩組,深度追蹤。只要縮小分類到一個程度,不可避免就會有去臺北翻譯社識別化不夠的疑慮。
也是律師的朱瑞陽指出,全球到現在,都沒有去識別化標準的共識,像美國,更傾向認為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臺北翻譯社去識別化標準。
談開放資料前 先開放腦袋
他進一步指出,此案去年發回重審,從判決書來看,是偏向去識別化標準應從寬。
身為國內開放資料風潮的推動臺北翻譯社人,他近年經常在宣導活動上發現,許多的公務機關與醫療機構,都因為外界討論官司杞人憂天,行政規定過度防弊,「台灣談開放資料,首先要開放的,可能是一些政府臺北翻譯社公務員的腦袋!」他感嘆。
例如,去年高雄氣爆期間,有民眾急著打電話到市府,確認家人是否在受害者名單中,結果高雄市府員工,卻以臺北翻譯社擔心沒有事先取得此人同意,侵犯個資隱私拒絕。可是,明明人就失蹤了,是要去哪裡簽同意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