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數則新聞,一方面認為政府想努力作為,另一方面期盼政府加強整合作戰能力,亦即提升洞察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藉以改善台灣未來發展的潛力!
首先是台灣六月份出口持續衰退,年減幅度為13%,而且「已經連五個月負成長」,引發經濟成長率是否能保住3%的疑慮。行政院長在七月中旬召開財經會議,指示國發會在兩周內提出擴大版出口振興方案。而南韓出口同樣面臨衰退窘境,南韓政府則已經宣布,為了提振出口,未來三年將結合民間企業資金,投入18個新進產品和技術研發,投資總額近100兆韓元(2.7兆台幣)。
最近有數則新聞,一方面認為政府想努力作為,另一方面期盼政府加強整合作戰能力,亦即提升洞察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藉以改善台灣未來發展的潛力!
首先是台灣六月份出口持續衰退,年減幅度為13%,而且「已經連五個月負成長」,引發經濟成長率是否能保住3%的疑慮。行政院長在七月中旬召開財經會議,指示國發會在兩周內提出擴大版出口振興方案。而南韓出口同樣面臨衰退窘境,南韓政府則已經宣布,為了提振出口,未來三年將結合民間企業資金,投入18個新進產品和技術研發,投資總額近100兆韓元(2.7兆台幣)。
頂新集團去年發生黑心油事件,網友發起滅頂行動,連帶使得市占率第一的味全林鳳營鮮乳,業績下滑五成。今年開始,味全食品展開品牌修復行動,改變林鳳營鮮乳的包裝,找酪農拍攝電視廣告,8月3日更召開記者會,以「安心、透明、公開」為訴求,要重拾消費者的信心。
味全食品董事長李鳳翱在今年3月從大陸永豐餘,找回前總經理蘇守斌,回鍋擔任執行長,進行經營變革。他在1998年進入味全,一手打造「每日C」和「林鳳營」,成為銷量最高的果汁和鮮乳,2005年還讓味全營運轉虧為盈,期間二度離開,現在第三次回鍋,大家都在看他要如何讓昔日的冠軍品牌起死回生。
由左至右為和億生活策略長曾仕翰、和億生活執行長林晉頡、Lee's Sandwiches 副總經理Jimmy Le、Lee's Sandwiches創辦人兼執行長Chieu Le。照片提供/和億生活)
八月第一個星期,台灣餐飲業迎來了兩個外國龍頭品牌。
儘管中國大陸2015房市持續低迷,但在福建漳州一棟商業地產卻能開出好成績,令專家跌碎眼鏡。銷售開門紅所憑藉的原因之一是,一條原汁原味的台灣文創美食街。
福建省漳州市緊臨廈門約1小時車程,位於漳州精華區的「永年‧集食行樂‧寶島埕」,商業一期的30平米店面每棟售價850萬到900萬台幣,近日已全數銷售完畢,年租金回報預計超過近5%,購買者大多是漳州本地的企業家或自營商,相當看好這個項目的發展潛力和增值遠景。
內政部7月14日預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草案,原訂7月27日預告結束後就會擇日實施,惟各方壓力蜂湧而至,其中反對修法最劇的中華民國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更醞釀串連2000餘人於9月8日上街頭抗議。
雖然,農委會為此於8月份一連舉辦北、中、南三場座談會,與各縣市農會積極協調,盼能讓法案順利上路,但目前爭議未解,上路恐遙遙無期。
為抑止農地被濫用的亂象,近年農委會接連提出:農業區分級、設置農業專區、作物產區集中化、法令翻修等諸多搶救措施。
然而,農地的問題不全然在於土地層面,更涉及農業產值不高、農地破碎化、與農民老化等複雜議題。一位學者悲觀道,農地接軌不動產交易市場後,出現愈來愈多的炒作行為與不當開發。「回不去了,房地產市場有的問題,農地現在全碰到了。」
三年前,《Unbiggie》小人物雜誌的創辦人孫大翔才19歲,他從存款領出6萬塊,想用這筆錢創辦一本雜誌。他想「如果輸了,大不了就是損失6萬塊;但是如果贏了,或許能夠改變世界。」這個看似傻氣的選擇,可以讓平凡的故事驚艷世界。
從充滿熱情的學生到專業的工作團隊
短短一週時間,台股像得了瘟疫,跌跌不休,繼8月20日盤中再創波段新低後,8月21日又跳空開低,一路震盪,終場跌破7800點,下跌242.89點,以7786.92點坐收。8月24日盤中更一度大跌近600點,指數下探7200點關卡。
以台股今年4月28日曾站上萬點(10014.28點)為起算點,再以8月20日盤中的低點7813.33點為止,市值已蒸發6.23兆元,平均每位投資人帳面上虧損66萬1300元,單以8月來看,14個交易日,就慘賠超過20萬元。
當公司變大型集團,非常重要的是集團內部的公司組成與範疇,我稱為集團範疇管理(scope management)。其中,今年有三個國際大型集團的案例,可做為企業經營者的參考。這些案例彰顯如何透過重組修正集團內業務組成,以及如何將非核心業務出售,藉以體現集團的整體價值。
近日(8月10日)Google宣布重大結構調整,將成立「字母控股公司」(Alphabet),取代Google作為上市實體,將現有網搜引擎等事業納歸其下,Google投資人持股將轉換成Alphabet股票,預計今年內完成重組,激勵盤後股價勁揚近5%。
企業舞弊案件層出不窮,一件比一件「大條」。從輪胎業收受回扣、科技業爆發營業秘密紛爭官司、幕僚冒名老闆詐欺公司款項或監守自盜六千支手機、攜機密文件跳槽同業及甫發生的集團集體收賄弊案,不禁讓人疑問:「台灣的公司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