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即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峰會,全球至少四萬人參加、逾百國領袖出席,如何掌握本次會議重點?《遠見》有完整解讀。
當台灣忙著總統大選的紛亂中,今年底的巴黎,將有一場國際盛會。
11月底、12月初,將於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簡稱COP21),被譽為2015年度大事。因為影響全球未來走向的下一份「京都議定書」,很可能在此誕生。
未來兩個月,各大媒體版面將充斥各種關於巴黎峰會的新聞。預計至少四萬人參加,超過100多國領袖出席,舉辦近兩週的巴黎高峰會,到底跟台灣有什麼關係?《遠見》訪問長年參與氣候會議的專家,整理出八大重點。
重點1〉新力量
複式動員 凝聚全球共識
首先,是動員方式的改變。
十年來幾乎每年出席國際氣候會議,因此跑遍各大洲的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分析,自從2009年被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會議(COP15)失敗收場後,各界改以「複式動員」模式推動,讓氣候議題不再只有政治人物與環保團體兩種聲音。
比方這幾年,氣候議題開始進入聯合國大會固定討論題項,如去年9月在紐約召開的年度大會,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便參加萬人減碳遊行,宣傳效果比每年底固定召開的氣候峰會更好。
COP21正式登場前,今年5月,巴黎便邀請2000名企業主管,召開「企業版」氣候會談,紐約隨後在9月自辦「紐約氣候週」,連最近話題不斷的歐習會(歐巴馬&習近平),氣候變遷也是兩國領導人對話主題之一。
甚至宗教界也開始發聲。6月份,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首次針對全球暖化發表看法,前不久訪美更籲世人正視環境災害,勿使下一代成為氣候難民。事實上,東方國家不少佛教團體都主張吃素有助減碳。
在各方強力動員下,使巴黎峰會召開前充滿樂觀氣氛。「法國政府很想再來一次『巴黎和會』,讓這次峰會在史上留名!」曾擔任環保署副署長的國民黨立委邱文彥觀察。
重點2〉新模式
自願承諾 取代強制約束
其次,是協議方式的改變。
擔任過台灣第一任環保署長、近年遊走氣候談判場合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這次氣氛空前樂觀的關鍵在於,聯合國改以「自願承諾」手法,要求各國先繳交自願減量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承諾書,並冠上「貢獻」正面詞彙,加強各國減碳意願。
他算過,只要中國、美國、歐盟三雄點頭,就占全球近55%排碳量,就算其他國家抗爭,也很難翻盤。
事實上,「氣候變遷綱要公約」1992年簽訂以來,雖有195國加入,卻無法獲得共識與法律約束力。2005年上路的「京都議定書」,雖規範富裕先進國家率先減碳,卻無法管制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大增排碳量。許多民主國家如美國等,因害怕影響經濟,減量目標也在國會被抵制。
即將誕生的「巴黎議定書」(Paris agreement),便試圖從由上而下的強制約束,改為由下而上的自願減量方式,目前看來的確成效卓越。截至10月中,已有多達149國遞交,幾占全球近九成排碳。
重點3〉新規則
滾動式檢討 輔以外圍監測
只是,此刻各國提交的減量計畫五花八門,光比較基準年就有1990、2005、2013等三種版本,中國跟印度還用「單位GDP排碳強度」執行,存在許多爭議。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教授李河清預估,「巴黎議定書臺北翻譯社」可能先訂出一個長期減量目標,然後每五年滾動式檢討,定期檢驗各國成績。
連帶影響是,往後主要監督力量來自外圍,諸如Germanwatch、Climate analytic、CAN、WRI等知名環境NGO,將成為評比各國減碳績效與承諾落差的重要來源。
重點4〉新組織
不局限國家 城市扮演要角
往後節能減碳的執行重心也不再局限於「國家」單位,臺北翻譯社將有更多因地制宜的區域計畫出現。
林子倫解釋,各國中央政府跟國會頻頻陷入政黨惡鬥,一再拖累氣候立法進度,無形中,地方政府跟城市的角色日益吃重。
綜觀本屆巴黎峰會,就有C40(城市減碳聯盟)、ICLEI(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Climate Summit for Local Leaders等多場跟地方政府有關的大型活動,估計12月4日將聚集1000位市長,共同簽署減碳承諾書。
「今年的巴黎議定書內容,一定會有地方政府的臺北翻譯社角色!」林子倫期待。
事實上,城市碳排放占全球比重高達七成,未來將有過半人口集中於城市區域,從建築、交通、到市民生活各方面,都有極大減碳潛力。
重點5〉新世代
青年站出來 訴求世代正義 臺北翻譯社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直說,既然「氣候變遷公約」誕生於1992年,「那麼所有1990年代後出生的人,都可稱為『氣候世代』!」
為保障青年發言權,歷屆均提供保障名額,並在正式大會前舉辦「青年版」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Youth)。
11月底即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峰會,全球至少四萬人參臺北翻譯社加、逾百國領袖出席,如何掌握本次會議重點?《遠見》有完整解讀。
當台灣忙著總統大選的紛亂中,今年底的巴黎,將臺北翻譯社有一場國際盛會。
11月底、12月初,將於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簡稱COP21),被譽為2015年度大事。因為影響全球未來走向的下一份「京都議定書」,很可能在此誕生。
未來兩個月,各大媒體版面將充斥各種關於巴黎峰會的新聞。預計至少四萬人參加,超過100多國領袖出席,舉辦近兩週的巴黎高峰會,到底跟臺北翻譯社台灣有什麼關係?《遠見》訪問長年參與氣候會議的專家,整理出八大重點。
重點1〉新力量
複式動員 凝聚全球共識 臺北翻譯社
首先,是動員方式的改變。
十年來幾乎每年出席國際氣候會議,因此跑遍各大洲的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分析,自從2009年被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會議(COP15)失敗收場後,各界改以「複式動員」模式推動,讓氣候議題不再只有政治人物與環保團體兩種臺北翻譯社聲音。
比方這幾年,氣候議題開始進入聯合國大會固定討論題項,如去年9月在紐約召開的年度大會,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便參加萬人減碳遊行,宣傳效果比每年底固定召開的氣候峰會更好。
COP21正式登場前,今年5月,巴黎便邀請2000名企業主管,召開「企業版」氣候會談,紐約隨後在9月自辦「紐約氣候週」,連最近話題不斷的臺北翻譯社歐習會(歐巴馬&習近平),氣候變遷也是兩國領導人對話主題之一。
甚至宗教界也開始發聲。6月份,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首次針對全球暖化發表看法,前不久訪美更籲世人正視環境災害,勿使下一代成為氣候難民。事實上,東方國家不少佛教團體都主張吃素有助減碳。 臺北翻譯社
在各方強力動員下,使巴黎峰會召開前充滿樂觀氣氛。「法國政府很想再來一次『巴黎和會』,讓這次峰會在史上留名!」曾擔任環保署副署長的國民黨立委邱文彥觀察。
重點2〉新模式
自願承諾 取代強制約束
其次,是協議方式的改變。 臺北翻譯社
擔任過台灣第一任環保署長、近年遊走氣候談判場合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這次氣氛空前樂觀的關鍵在於,聯合國改以「自願承諾」手法,要求各國先繳交自願減量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臺北翻譯社bution)承諾書,並冠上「貢獻」正面詞彙,加強各國減碳意願。
他算過,只要中國、美國、歐盟三雄點頭,就占全球近55%排碳量,就算其他國家抗爭,也很難翻盤。
事實上,「氣候變遷綱要公約」1992年臺北翻譯社簽訂以來,雖有195國加入,卻無法獲得共識與法律約束力。2005年上路的「京都議定書」,雖規範富裕先進國家率先減碳,卻無法管制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大增排碳量。許多民主國家如美國等,因害怕影響經濟,減量目標也在國會被抵制。
即將誕生的「巴黎議定書」(Paris agreement),便試圖從由上而下的強制約束,改為由下而上的自願減量方式,目前看來的確成效卓越。截至10月中,已有多達149國遞交,幾占全球近九成排碳。
重點3〉新規則 臺北翻譯社
滾動式檢討 輔以外圍監測
只是,此刻各國提交的減量計畫五花八門,光比臺北翻譯社較基準年就有1990、2005、2013等三種版本,中國跟印度還用「單位GDP排碳強度」執行,存在許多爭議。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教授李河清預估,「巴黎議定書」可能先訂出一個長期減量目標,然後每五年滾動式檢討,定期檢驗各國成績。 臺北翻譯社
連帶影響是,往後主要監督力量來自外圍,諸如Germanwatch、Climate analytic、CAN、WRI等知名環境NGO,將成為評比各國減碳績效與承諾落差的重要來源。
重點4〉新組織
不局限國家 城市扮演要角 臺北翻譯社
往後節能減碳的執行重心也不再局限於「國家」單位臺北翻譯社,將有更多因地制宜的區域計畫出現。
林子倫解釋,各國中央政府跟國會頻頻陷入惡鬥,一再拖累氣候立法進度,無形中,地方政府跟城市的角色日益吃重。
綜觀本屆巴黎峰會,就有C40(城市減碳聯盟)、ICLEI(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Climate Summit for Local Leaders等多場跟地方臺北翻譯社政府有關的大型活動,估計12月4日將聚集1000位市長,共同簽署減碳承諾書。
「今年的巴黎議定書內容,一定會有地方政府的角色!」林子倫期待。
事實上,城市碳排放占全球比重高達七成臺北翻譯社,未來將有過半人口集中於城市區域,從建築、交通、到市民生活各方面,都有極大減碳潛力。
重點5〉新世代
青年站出來 訴求世代正義 臺北翻譯社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直說,既然「氣候變遷公約」誕生於1992年,「那麼所有1990年代後出生的人,都可稱臺北翻譯社為『氣候世代』!」
為保障青年發言權,歷屆均提臺北翻譯社供保障名額,並在正式大會前舉辦「青年版」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