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草藥的前景,全球最大的直銷業者安麗,論文翻譯近年在無錫建立研發基地與有機栽種流程,將大規模生產中草藥保健食品。
自古以來,中草藥在醫療、養生、抗老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神農氏遍嘗百草,尋求藥方,普羅大眾則為補氣強身,中草藥是祖先的千年智慧結晶,也成為國人生活的一環。
西方世界也在研究中草藥功效,德國甚至從銀杏做成萃取物,年銷售額可達20億美元。隨著西方對另類醫學的態度逐漸開放,法令也跟著明朗,論文翻譯全球的中草藥研發形成風潮。
《哈佛商業評論》就預測,中草藥現代化、生物科技是未來20年最重要的產業。世界衛生組織(WHO)則統計,目前全球超過一半人口,有40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養生,影響力大。
2000年8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想從中草藥尋找有效成分,製作新藥,公告「植物性藥品草案綱領」。2004年更發布「植物藥產品審查準則」,開啟中草藥通往全球藥品市場的大門。
2015年,大陸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在中草藥裡找到戰勝瘧疾的藥方,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她透過大量實驗,從青蒿這種植物提煉青蒿素,在瘧原蟲生長初期就殺死,降低瘧疾死亡率,更奠定了中草藥的醫療地位。 論文翻譯
看好中草藥的前景,全球最大的直銷業者──安麗,近年也積極投入,以「紐崔萊」為品牌,將中草藥做成保健食品,迎合世界潮流。
700公頃有機農場 研發基地
繼成立美國、巴西、墨西哥有機農場,安麗在江蘇無錫的郊區向政府租地,投資2500萬美元,籌備六年,設置植物研發中心,並和中國科學院合作論文翻譯,研究中草藥養生功能和有機栽種法。
從一線城市的無錫出發,開車要花40分鐘,才能到達這座論文翻譯700公頃的有機農場。放眼望去,一片無際,難以想像,這片土地曾經是大雨必淹的農地,經過河道整治、填土墊高地勢,成為現代化的科學基地。
植物研發中心在2015年底落成,由於全球有35%的論文翻譯化學肥料被大陸使用,土地遭到汙染,相較之下,這塊實施有機栽種的農地顯得相當珍貴。
安利(中國)研發副總裁陳佳解釋,他們實施休耕、種植綠肥,三年之間恢復地力。由於農場不為生產,以研究為主,因此要建立中草藥有機栽種的標準流程,做成保健食品。這是安麗唯一的有機中草藥研究機構,也創下全球直銷業先例。
儘管有藥用記錄的中草藥超過上萬種,研發中心經過挑論文翻譯選,只種植天山雪蓮、鐵皮石斛等200多種。「我們鎖定預防保健的養生市場,全球產值有3.4兆美元!」安麗台灣行銷處長江季蓬表示。
她說,根據美國「全球養生機構」計算,全球醫療市場是一兆美元,保健市場有其三倍大。保健食品占了安麗一半的銷售額,近幾年,安利(中論文翻譯國)加強研究中草藥保健食品,甚至以種植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收益。
2011年,他們向杏輝天力購買在新疆南部沙漠種植的管花肉蓯蓉,做成預防失智的保健食品,完成四項人體試驗之後,2013年在美國上市,接著在大陸、台灣等14個國家銷售。
或許受到每三秒鐘就有一人失智的影響,這項食品在美國、大陸大賣,銷售量是銀杏三倍。不但成為杏輝集團的金雞母,才短短兩、三年,論文翻譯在安麗保健食品裡,就與長年熱門的鈣片、魚油、高蛋白,並列前五名。
陳佳表示,管花肉蓯蓉的耕作面積因此從3000公頃擴大到10萬公頃,不但能防治沙漠化,還帶動了南疆經濟,成為當地最大的產業,契作農民每年收入多了上千元人民幣!
中國政策作多 市場有榮景
2016年2月,安利(中國)使用發酵技術,將具有安神作用的酸棗仁,添加胺基酸,製作成助眠保健食品,並且依據《傷寒雜病論》,以論文翻譯甘草、芍藥,搭配花椰菜、葡萄籽,製作成護肝保健食品。
安利(中國)研發總監韓強表示,中草藥現代化是大陸的衛生政策,衛生部在2012年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到2020年,人人有中醫藥服務,中草藥產業將成為經濟支柱。
他還說,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中醫藥發論文翻譯展戰略規劃綱要」,打算以15年時間提升中醫藥,希望在2030年全面實施中醫藥服務,讓中醫藥在醫療產業占比,從現在的一成增到三成。
「政策作多,我們規劃現在到2023年上市的中草藥保健食品,」韓強說。大陸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超過97%是中草藥,通過衛生部審批的保健食品,其中有六成含中草藥,可見有需求。
因此,安利(中國)已經為未來七年市場做好準備,研論文翻譯發中心不但有實驗室、挑高溫室,植物DNA鑑定技術也有世界水準。
陳佳表示,他們已鑑定止瀉木、白朮、肉豆蒄、羅布麻等四種中草藥DNA定序,美國國家生物科技資訊中心完成認證,供全球科學家免費使用。此外,他們也取得多種中草藥萃取物的專利,將做成更多保健食品。
這一項項的中草藥研究,都在研發中心的實驗室進行論文翻譯,只見一部部精密儀器,分析中草藥的根莖葉、光合作用,量測土壤結構、微量元素。
高級研究員董剛強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儀器還能模擬寒冷、炙熱等各種惡劣氣候,觀察植物的適應性。
在實驗室後方,則是面積605坪大的溫室,上方電子看板論文翻譯顯示著溫溼度,裡面種植了來自大陸東南西北各地的中草藥植物。以菊花為例,就有20多種,研究人員以有機法栽種,要找到最好的性狀,萃取做成產品。
台灣跟進 設植物新藥聯盟
看到安利(中國)設立有機中草藥農場,台灣是否也論文翻譯已推動中草藥產業?成效如何?
回顧行政院在1995年通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就提到中草藥科學化應用。2000年,工研院、生技中心、藥技中心建立植物藥研發平台,協助民間研發;2013年,政府公告植物新藥查驗登記審查基準。
生技中心化學製藥研究所副所長鍾玉山表示,中草藥開發藥品,進行一次人體試驗的費用約7000萬到一億元,小分子西藥則要兩億元,相較成本低。而研發期間,可以做成保健食品,先行獲利,加上中草藥成分複雜,他人難以模論文翻譯仿,做成學名藥的機率不高,值得嘗試。
這位獲美國核准五項中草藥人體試驗的專家,將具有消炎止痛功能的左手香,技轉給合一生技,做成癒合糖尿病傷口的藥品,即將進行第三期試驗。今年,又有四項試驗在美國送審。
鍾玉山還和產學界、創投業組成「植物新藥聯盟」,今年在花蓮、台東、南投建立上千公頃中草藥基地,種植昭和草,研究栽種方法,不讓大陸專美於前。
看好中草藥的前景,全球最大的直銷業者安麗,近年在無錫建立研發基地與有機栽種流程,將大規模生產中草藥保健食品。
自古以來,中草藥在醫療、養生、抗老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神農氏遍嘗百草,尋求藥方,普羅大眾則為補氣強身,中草藥是祖先的千年智慧論文翻譯結晶,也成為國人生活的一環。
西方世界也在研究中草藥功效,德國甚至從銀杏做成萃取物,年銷售額可達20億美元。隨著西方對另類醫學的態度逐漸開放,法令也跟著明朗,全球的中草藥研發形成風潮。
《哈佛商業評論》就預測,中草藥現代化、生物科技論文翻譯是未來20年最重要的產業。世界衛生組織(WHO)則統計,目前全球超過一半人口,有40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養生,影響力大。
2000年8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想從中草藥尋找有效成分,製作新藥,公告「植物性藥品草案綱領」。2004年更發布「植物藥產品審查準則」,開啟論文翻譯中草藥通往全球藥品市場的大門。
2015年,大陸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在中草藥裡找到戰勝瘧疾的藥方,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她透過大量實驗,從青蒿這種植物提煉青蒿素,在瘧原蟲生長初期就殺死,降低瘧疾死亡率,更奠定了中草藥的醫療地位。 論文翻譯
看好中草藥的前景,全球最大的直銷業者──安麗,近年也積極投入,以「紐崔萊」為品牌,將中草藥做成保健食品,迎合世界潮流。
700公頃有機農場 研發基地
繼成立美國、巴西、墨西哥有機農場,安麗在江蘇無論文翻譯錫的郊區向政府租地,投資2500萬美元,籌備六年,設置植物研發中心,並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究中草藥養生功能和有機栽種法。
從一線城市的無錫出發,開車要花40分鐘,才能到達這座700公頃的有機農場。放眼望去,一片無際,難以想像,這片土地曾經是大雨必淹的農地,經過河道整治、填土墊高地勢,成為現代化的科學基地。
植物研發中心在2015年底落成,由於全球有3論文翻譯5%的化學肥料被大陸使用,土地遭到汙染,相較之下,這塊實施有機栽種的農地顯得相當珍貴。
安利(中國)研發副總裁陳佳解釋,他們實施休耕、種植綠肥,三年之間恢復地力。由於農場不為生產,以研究為主,因此要建立中草藥有論文翻譯機栽種的標準流程,做成保健食品。這是安麗唯一的有機中草藥研究機構,也創下全球直銷業先例。
儘管有藥用記錄的中草藥超過上萬種,研發中心經過挑選,只種植天山雪蓮、鐵皮石斛等200多種。「我們鎖定預防保健的養生市場,全球產值有3.4兆美元!」安麗台灣行銷處長江季蓬表示。 論文翻譯
她說,根據美國「全球養生機構」計算,全球醫療市場是一兆美元,保健市場有其三倍大。保健食品占了安麗一半的銷售額,近幾年,安利(中國)加強研究中草藥保健食品,甚至以種植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收益。
2011年,他們向杏輝天力購買在新疆南部沙漠種植的管花肉蓯蓉,做成預防失智的保健食品,完成四項人體試驗之後,2013年在美國上市,接論文翻譯著在大陸、台灣等14個國家銷售。
或許受到每三秒鐘就有一人失智的影響,這項食品在美國、大陸大賣,銷售量是銀杏三倍。不但成為杏輝集團的金雞母,才短短兩、三年,在安麗保健食品裡,就與長年熱門的鈣片、魚油、高蛋白,並列前五名。 論文翻譯
陳佳表示,管花肉蓯蓉的耕作面積因此從3000公頃擴大到10萬公頃,不但能防治沙漠化,還帶動了南疆經濟,成為當地最大的產業,契作農民每年收入多了上千元人民幣!
中國政策作多 市場有榮景 論文翻譯
2016年2月,安利(中國)使用發酵技術,將具有安神作用的酸棗仁,添加胺基酸,製作成助眠保健食品,並且依據《傷寒雜病論》,以甘草、芍藥,搭配花椰菜、葡萄籽,製作成護肝保健食品。
安利(中國)研發總監韓強表示,中草藥現代化是論文翻譯大陸的衛生政策,衛生部在2012年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到2020年,人人有中醫藥服務,中草藥產業將成為經濟支柱。
他還說,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打算以15年時間提升中醫藥,希望在2030年全面實施中醫藥服務,讓中醫藥論文翻譯在醫療產業占比,從現在的一成增到三成。
「政策作多,我們規劃現在到2023年上市的中草藥保健食品,」韓強說。大陸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超過97%是中草藥,通過衛生部審批的保健食品,其中有六成含中草藥,可見有需求。 論文翻譯
因此,安利(中國)已經為未來七年市場做好準備,研發中心不但有實驗室、挑高溫室,植物DNA鑑定技術也有世界水準。
陳佳表示,他們已鑑定止瀉木、白朮、肉豆蒄、羅布麻等四種中草藥DNA定序,美國國家生物科技資訊中心完成認證,供全球科論文翻譯學家免費使用。此外,他們也取得多種中草藥萃取物的專利,將做成更多保健食品。
這一項項的中草藥研究,都在研發中心的實驗室進行,只見一部部精密儀器,分析中草藥的根莖葉、光合作用,量測土壤結構、論文翻譯微量元素。
高級研究員董剛強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儀器還能模擬寒冷、炙熱等各種惡劣氣候,觀察植物的適應性。
在實驗室後方,則是面積605坪大的溫室,上方電子看板顯示著溫溼度,裡面種植了來自大陸東南西北各地的中草藥植物。以菊花論文翻譯為例,就有20多種,研究人員以有機法栽種,要找到最好的性狀,萃取做成產品。
台灣跟進 設植物新藥聯盟
看到安利(中國)設立有機中草藥農場,台灣是否也已推動中草藥產業?成效如何?
回顧行政院在1995年通過「加強生論文翻譯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就提到中草藥科學化應用。2000年,工研院、生技中心、藥技中心建立植物藥研發平台,協助民間研發;2013年,政府公告植物新藥查驗登記審查基準。
生技中心化學製藥研究所副所長鍾論文翻譯玉山表示,中草藥開發藥品,進行一次人體試驗的費用約7000萬到一億元,小分子西藥則要兩億元,相較成本低。而研發期間,可以做成保健食品,先行獲利,加上中草藥成分複雜,他人難以模仿,做成學名藥的機率不高,值得嘗試。
這位獲美國核准五項中草藥人體試驗的專家論文翻譯,將具有消炎止痛功能的左手香,技轉給合一生技,做成癒合糖尿病傷口的藥品,即將進行第三期試驗。今年,又有四項試驗在美國送審。
鍾玉山還和產學界、創投業組成「植物論文翻譯新藥聯盟」,今年在花蓮、台東、南投建立上千公頃中草藥基地,種植昭和草,研究栽種方法,不讓大陸專美於前。